【党史百年·福源建宁】建宁县革命老区发展史(1981-2000年)
2021-05-06 09:24:40 来源:中共建宁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责任编辑:黄忠义 我来说两句 |
分享到:
|
1981年5月30日,在县影剧院召开建宁县革命老根据地创建50周年纪念大会。 同年12月,吴静焘烈士墓在青云岭建成。 1982年5月,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红军潘峰同志(1965年5月离休)回乡探亲。 同年7月1日零时,全国进行第三次人口普查。据统计,建宁总人口23327户、122347人。 1983年1月28日,省老区慰问团到建宁向老区人民作春节慰问。 1984年 6月,从客坊公社划出8个大队,成立黄埠公社。 同年9月9日起,改公社为乡(镇)建制。其中里心公社更名为里心镇,城关镇更名为濉城镇,城关公社更名为金溪乡。 同年9月30日,建宁县新建的革命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,郭化若为纪念馆题写馆名。 1985年5月,对全县“五老”人员进行复查登记,给健在“五老”人员颁发“五老荣誉证”。 同年10月,毛泽东同志、周恩来同志旧居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 1986年,省定建宁为老区贫困县。省委派出以省轻工厅副厅长 王能光为队长的第一支扶贫工作队进驻建宁。省委安排时任副省长的陈明义挂帮建宁。 同年,县委、县政府决定在溪口青云岭新建烈士纪念碑。 1988年3月16日,建宁县均口至明溪县夏坊公路通车。从此,建宁至三明比原线路缩短58公里。 同年夏,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成武将军来建宁老区视察,参观县革命纪念馆,重访驻马寨阻击战旧址。 1990年7月1日零时,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,建宁32850户,143911人,男74344人,女69567人,男女性比例为106:100。 1991年5月30日,召开建宁县革命老根据地创建60周年纪念大会。 1992年7月5—6日,全县连降暴雨,仅4小时降雨量85.6mm,建宁城区进水,乡镇受灾,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357万多元。 同年8月18—19日,建宁县首届“'93中国建莲节”隆重举行,有省、市、周边县及友好县(市、区)的领导和新闻界、省外宾客638人,参加边界贸易交流会客商600人。节庆期间,举行了大型文艺踩街活动,参加开幕庆典总人数3500多人。 1994年6月15日,建宁发生特大洪水灾害。城区降雨235.5毫米,中午12时城区水位10.9米,超警戒水位5.4米。全县10个乡镇11.8万人受灾,重灾2.81万人。洪灾造成人员受伤248人,死亡17人,全县直接经济损失6亿多元。 1995年3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首批百家中国特产之乡命名大会上,建宁县被命名为“中国建莲之乡”。 1996年10月14日,原中央统战部部长童小鹏等一行7人莅县视察建宁老区。 1997年6月,建宁县革命纪念馆、毛泽东同志旧居、周恩来同志旧居被省委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。 1998年2月17日,时任省委副书记习近平一行到县考察调研,并参观毛泽东、周恩来旧居。 同年3月5日,县委、县政府召开周恩来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。 1999年,反映建宁革命斗争历史资料录像片《在红色土地上》,录制完成。 2000年3月,国家林业局、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建宁县为“中国黄花梨之乡”。 |
相关阅读: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打印 | 收藏 | 发给好友 【字号 大 中 小】 |